不只在運動時消耗熱量,運動後也會有後燃效應?
想利用後燃效應幫助減肥嗎?
什麼是後燃效應?
後燃效應(afterburn effect),也稱為運動後過量耗氧量(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, EPOC),是指劇烈運動後,與休息靜止時的狀態相比,體內的耗氧量、熱量燃燒和代謝率增加,以滿足增加的能量需求。
打個譬喻來說,經過長時間駕駛汽車,在停止行進、熄火之後,引擎不會立即冷卻,而是會漸漸降溫到到靜止時的溫度。同理,劇烈運動結束之後,身體也不會立刻恢復到原本靜止時的生理狀況,而是在「降溫」的過程中處於後燃效應的狀態。
為什麼會產生後燃效應?
在運動結束後,身體需要降低體溫、恢復氧氣水平、清除代謝副產物(乳酸)、修復受損組織(合成蛋白質)並補充能量儲備。以上所有的過程都需要消耗能量,因而導致後燃效應的產生。
尤其在高強度的運動期間,身體主要會依賴無氧代謝來產生能量(延伸閱讀:人體的三大運動能量系統),身體會使用肌肉中儲存的糖原作為能量來源,並導致乳酸積累。在此無氧條件下產生能量,意味著身體會出現更大的缺氧,需要在恢復期間進行補償。
如何促進後燃效應?
後燃效應會在運動後持續數小時,具體而言則取決於運動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。當運動強度達到50% VO2max後,再增加運動強度時,則後燃效應會呈指數增長,若再增加運動持續時間,則後燃效應會呈線性增加,一般來說,目標是持續至少六十分鐘的運動。
重量訓練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,增加肌肉質量,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,因此,與單純的有氧運動相比,重量訓練也有助於延長後燃效應。此外,白肌是在重量訓練等無氧運動中所主要使用的肌肉,且白肌比紅肌(有氧運動中使用的肌肉)更大更密,當擁有的肌肉越大越密,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,意味著更多的後燃效應。
延伸閱讀:什麼是紅肌與白肌?